最近拉琴的時候,覺得比較可以專注在音樂上面,所以就錄一下看看這樣拉琴的狀態是什麼樣子。
相較於過去拉琴的時候,注意力可能都會著重在最近想要調整的技術上面,可能是弓法或者指法,雖然不管是技巧或者音樂的表現上都有越來越好,但我其實知道自己在操作樂器的境界上面,跟大部份的演奏家不太一樣。
這種不太一樣的地方,其實跟技巧無關,因為可以從一些不同人的演奏方式中看出來,有的人即使演奏的技術沒有那麼好,但可以感覺到他們投入到音樂的狀態是比較深的。例如從Teddy的影片中,Teddy會形容說他需要腦中先有聲音才能夠操作樂器,但我就不是。我可以腦中沒有聲音就操作樂器,然後我也可以發現要是學生腦中沒有聲音操作樂器,其實感覺起來很奇怪。然後我也可以發現我自己的影片中,有的段落是在腦中有聲音的狀態之下操作,有的段落是腦中只是在想技巧的狀態之下。
這種兩種狀態聽起來就是有音樂性跟沒有音樂性的差別而已。
在網路中的影片其實也很容易分辨出別人是否在這樣的狀態,像是學生的比賽大都是腦中在想技巧而不是在想音樂。所以像很多大師班的課程,例如最近陳銳在音樂廳的大師班,其實學生的程度都很不錯,都已經是音不會不准,音色也很優美的狀態,但是跟陳銳的差別,就是很明顯的陳銳的音樂性好很多,因此陳銳在教學生其實也只是如同其他大部份的大師班那樣,去更強調每一個段落在音樂上應如何表現。
其實道理都知道,只是一直不知道怎麼去做,但總之就是最近比較可以維持這樣的狀態,然後以這樣的狀態操作樂器用的大腦應該不太一樣,簡單地說應該是使用更多的潛意識。目前想要維持這樣的方式操作樂器,有些比較難的地方會失誤變得比較多,但是整體來說音準在音樂的狀態上會比較好,然後當然也比較能夠維持音樂性,應該需要一段時間適應,總之會朝著這個方向練習。